您好,欢迎光临恒山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官网!
5042a铁箅盘5042a铁箅盘
157-5450-3777

真石漆冬天施工有哪些特别注意事项

更新时间:2025-09-18 15:15:36 点击次数:61 次

  真石漆冬天施工受低温、湿度、日照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,若操作不当易出现涂层开裂、脱落、发花、干燥缓慢等问题,需重点关注环境条件控制、材料预处理、施工工艺调整、后期养护四大核心环节,具体注意事项如下:

  一、严格把控施工环境条件(核心前提)

  冬季施工的核心矛盾是“低温影响材料固化与涂层稳定性”,需明确以下禁忌条件,避免盲目施工:

  温度控制:低于5℃绝对禁止施工

  真石漆的成膜物质(如丙烯酸乳液)在低温下会失去流动性,无法正常交联固化。若环境温度低于5℃,即使勉强施工,涂层也会出现:

  表面发黏、长期不干燥,易沾染灰尘;

  内部结构松散,后期遇冻融(白天化冻、夜间结冰)会直接开裂、脱落。

  建议:使用温度计实时监测*墙面温度(而非空气温度,墙面可能因风吹或阴影更低),选择白天10:00-15:00温度最高时段施工,且确保施工后24小时内无低温(夜间不低于3℃)。*

  湿度与雨雪控制:避免高湿、雨雪天气

  空气相对湿度>85%时,涂层水分难以蒸发,会延长干燥时间,增加返潮、泛白风险;

  雨雪天或施工后24小时内有雨雪,会直接冲刷未固化的真石漆,导致涂层花斑、厚度不均,甚至需要返工。

  建议:施工前查看未来3天天气预报,确保无雨雪、无大雾,同时用湿度计确认现场湿度符合要求。

  风力控制:风速>5级需停止施工

  冬季风力较大时,会加速真石漆表面水分蒸发,导致:

  涂层表面快速结壳,内部水分无法排出,后期出现“空鼓”;

  喷涂时漆雾被吹散,造成墙面涂层厚薄不均、浪费材料。

  二、材料预处理:避免材料受冻、保证施工性

  冬季真石漆及配套材料(底漆、面漆、腻子)易因低温结块、黏度异常,需提前做好预处理:

  材料储存:保持5℃以上恒温环境

  真石漆、底漆、面漆需存放在室内(如仓库),避免露天堆放受冻;若材料已结冰,严禁直接加热融化(会破坏乳液结构),需移至5℃以上环境自然解冻,搅拌均匀后检测黏度(符合施工要求方可使用)。

  腻子层预处理:确保完全干燥、无冻害

  冬季墙面腻子干燥速度慢,若未干透就涂刷真石漆,内部水分遇低温易结冰膨胀,导致涂层开裂。施工前需:

  检查腻子层含水率(≤10%,可用含水率仪检测);

  观察腻子表面是否有冻斑、粉化(若有,需铲除重新批刮,且新腻子需在5℃以上环境干燥7天以上)。

  三、施工工艺调整:适配冬季环境,保障涂层质量

  底漆涂刷:薄涂、干透后再涂真石漆

  冬季底漆干燥慢,需遵循“薄涂、单遍”原则(避免厚涂导致干燥不均),且需确保底漆完全干燥(通常需24-48小时,具体视温度而定)后再喷涂真石漆。底漆的作用是封闭墙面、增强真石漆附着力,若未干透,会导致真石漆与墙面结合不牢,后期脱落。

  真石漆喷涂:控制厚度、避免“厚涂快干”

  厚度控制:单遍喷涂厚度建议3-5mm(比夏季略薄),分2遍喷涂(间隔时间延长至24小时以上,确保第一遍完全干燥),总厚度不超过10mm;若一次性厚涂,内部水分无法排出,易出现“外干内湿”,遇冻后开裂。

  喷枪参数:调整喷枪压力(0.4-0.6MPa)和喷嘴口径(4-6mm),确保漆料雾化均匀,避免出现“流挂”(冬季漆料黏度高,流挂风险低,但仍需控制喷涂速度,匀速移动喷枪)。

  面漆罩面:最后一道“防护关”,低温下选专用面漆

  面漆的作用是提升真石漆的耐候性、抗污性,冬季需选择低温固化型面漆(可在5-10℃正常成膜),避免使用普通面漆(低温下无法固化,表面发黏)。涂刷面漆时需:

  确保真石漆完全干燥(含水率≤10%);

  薄涂1-2遍,每遍间隔24小时,避免厚涂导致干燥缓慢。

  四、后期养护:重点防“冻融破坏”,延长涂层寿命

  冬季真石漆施工后,涂层固化期较长(通常需7-15天,比夏季长1倍以上),养护阶段需重点防范冻融循环:

  临时防护:避免低温、雨雪直接侵袭

  若施工后夜间温度可能低于3℃,需用保温被、塑料膜覆盖墙面(避免直接接触涂层,可在中间垫无纺布),白天揭开通风;

  避免施工后15天内墙面受雨水冲刷(可搭建临时雨棚)。

  禁止过早打磨、清洁

  未完全固化的涂层硬度低,过早打磨会导致表面破损;清洁需在涂层完全固化后(通常15天后)进行,且避免用高压水枪直接冲刷(可用软布擦拭表面灰尘)。


咨询业务,请给我们留言

请填写您的姓名和联系电话,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